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消息,称在对基孔肯雅热疫情的调查过程中,未发现该病毒存在人传人现象。
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消息,3月27日,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了《关于通报2023年2月份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信息》,根据通报,截至2月底,我国报告了2例基孔肯雅热病例,均为输入性病例,这标志着我国首次出现基孔肯雅热病例。
此次疫情发生在海南省三沙市,当地居民因旅游、工作等外出活动与境外人员接触而感染,由于海南岛位于南海中部海域,且与越南和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接壤,因此疫情传播风险较高。
基孔肯雅热是一种由蚊子传播的急性发热性疾病,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给人类,患者通常会出现高热、头痛、关节痛、肌肉疼痛等症状,严重者可能出现黄疸、肝功能异常和肾功能衰竭,基孔肯雅热还可能引发神经系统并发症,如脑膜炎或脑炎。
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口流动性的增加,各种传染病的风险也随之上升,基孔肯雅热作为热带地区常见的虫媒传染病之一,其在全球范围内的流行情况不容忽视,尤其是对于那些远离疫区的人群,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至关重要。
针对此次疫情,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迅速启动了应急响应机制,并开展了详细的疫情追踪调查,专家们通过对感染者进行详细的身体检查和实验室检测,以确认其是否为基孔肯雅热患者,他们也加强了对外来人员的健康管理,包括监测他们的健康状况、提供必要的医疗服务以及及时向相关部门汇报疫情进展。
此次疫情发生后,海南省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,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,确保了本地居民的健康安全,卫生部门加大了对蚊虫的控制力度,利用化学药剂喷洒等方式减少伊蚊的数量;加强对外来人员的健康监测和管理,确保他们在返回家乡前接受必要的健康筛查和指导。
海南省还积极宣传防控知识,提高公众的自我防护意识,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关于如何识别和避免被蚊子叮咬的小贴士,提醒人们注意个人卫生,尽量避免在蚊虫活跃时段出行,从而降低感染风险。
为了防止基孔肯雅热的发生和传播,每个人都应该做好以下几点预防措施:
尽管基孔肯雅热目前在我国尚未形成大规模流行,但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仍然十分必要,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,只有共同努力,才能有效地保护自己和家人免受此类疾病的侵扰。